-
摘 要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给众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希望和幸福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对人类原有的社会伦理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在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人类辅助生殖伦理调节原则 ,并探讨了该原则的应用。
关键词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伦理问题 伦理原则 应用Eth ica l Pr inc iples on Human A 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 ies J iang B aisheng, Q ian J ierong. School of Health Policyand M anagem ent, N anjing M edical University, N anjing, 210029Abstract Objective: The advancement of human assisted rep roductive technologies brings hope to infertile and sterile cou2p le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ethnical p roblem 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d deals with the p rincip les forhuman assisted rep roductive technologies.Key words Human assisted rep roductive technologies Ethnical p roblem Ethnical p rincip le App lication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ART)的应用在给无数家庭带来希望和幸福的同时 ,也改变了人类生育的自然过程 ,使得人类的生殖从时间和空间上脱离了人体 ,导致了生殖过程与性爱、婚姻、家庭这些传统的伦理道德因素的分离 ,不可避免地对人类原有的社会伦理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研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 ,提出人类辅助生殖伦理调节原则 ,对于促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人工授精、体外授精、无性生殖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问世之初就给社会的伦理道德带来种种冲击和难题。作为一种辅助生育手段 ,其所引发的伦理难题多与家庭和人伦关系相关 ,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的归纳和分类 ,有利于进一步探寻对它的理规范。11对婚姻家庭关系的冲击。美国学者亨利 ·蒲尔提出:“婚姻是一男一女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自愿终身结合、互为伴侣、彼此提供性的满足和经济上的帮助以及生男育女的契约。”而异源人工授精和异源体外授精切断了生儿育女与婚姻的联系 ,使传统的性爱和一夫一妻制的核心家庭濒临危化。由于外源基因的侵入 ,破坏了婚姻本来的排外心身关系 ,造成一家多族化 ,亲子代之间的血缘纽带也被割断 ,从而对婚姻家庭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1 ]。也有人认为在婚姻家庭中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性的垄断 ,而是彼此间的爱情和对子女的照料。对于许多无子女的夫妇 ,人工授精是促进爱情的行动 ,它不仅不会削弱家庭的纽带 ,反而会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 2 ]。克隆技术使单亲即可获得后代 ,对人类两性结合而生育后代的基本繁衍方式构成了根本的冲击 ,给婚姻家庭关系带来的影响最为严重。这种影响极有可能波及到当今社会广泛持有的价值理念 ,如个人选择的自由、在决定生育和抚育孩子问题上的个人自主权等等 ,从而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挑战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但亦有人认为上述担忧是没有根据的 ,因为这些问题都具有不可忽视的边界条件 ,即只有当克隆人成为人类广泛采用的一种生殖方式 ,或者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时才能实现[ 3 ]。21对父母子女关系的冲击。通过供精人授精出生的孩子有两个父亲 ,一个是生物学上的遗传父亲 ,另一个是社会学上的养育父亲。而在体外受精( IVF)情形下 ,一个子女更是既可以有“遗传父母 ”,也可以有“养育父母 ”。“遗传父母 ”是生物学上的父母 ,“养育父母 ”是社会学上的父母。谁是孩子真正的父母 ? 对此有两种观点 :一是血缘关系的亲子观念。即认为血缘与遗传物质关系决定亲子关系 ,“血浓于水 ”,血缘关系是任何其他物质无法比拟与替代的;二是社会的或赡养的亲子关系观念 ,即认为血缘与遗传物质关系从属于赡养关系[ 2 ]。多数国家 (包括我国 )的立法都肯定“社会父母 ”的合法地位[ 2 ],但是 ,由于“社会父母 ”和孩子之间缺乏任何生物学上的联系 ,传统的基于血缘关系的重要道德基础 —天伦之爱就被深深地动摇了 ,它给家庭稳定性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危险也大大增加。